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奇想抱報解析生活趨勢:城市觀察 | 聰明公車生活

奇想抱報 第7期:精選文章  (一)



若說都會區是一個城市的心臟地帶,那麼大眾運輸網絡就是城市重要的循環系統,每日輸送城市中最重要的角色:人,往來城市的各個角落。社會經濟進步與交通工具發達,使得汽機車的使用率快速成長,然而越來越多的汽機車在交通尖峰期間同時湧入街頭,不只使得交通擁塞,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碳排放;搭乘汽車或機車固然方便,時間也較彈性,但是進入都會區後,停車又是另一個大問題。為了解決交通擁塞的問題,全球各大城市無不關注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用以降低市民汽機車的使用率,減少進出都會區的車流。車流量減少,交通自然就不易打結。然而系統的建設固然需要進行,但是否能讓所有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其便利性進而更願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以人為本的公車系統  

對於各種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有些城市選擇發展地鐵或捷運系統,有些則著眼在公車或輕軌運輸系統上,然而地鐵或捷運系統固然方便,但造價昂貴且建設的同時勢必得經歷一段交通黑暗期,車站設置的地點還是沒辦法完全滿足每位市民的需求。於是,公車就成為補足地鐵、捷運系統的轉運工具。無論是否建設捷運系統,公車,這項大眾運輸工具,似乎無法完全被任何系統取代。提到公車運輸系統,就不得不提到庫里奇巴(Curitiba)這個城市。庫里奇巴是巴西南部巴拉那省(Paraná)的最大城市,是巴西的第八大城,面積是台北市的1.5倍大,但市民的平均所得不及台北市民的一半。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庫里奇巴發展出特有的BRT (Bus Rapid Transit) 系統,現在成了世界各國爭相取經研究的指標。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嘉義高鐵的BRT系統,這些點子都是源自於庫里奇巴這個城市。




對於創造出庫里奇巴特有BRT系統的前市長Jaime Lerner來說,移動的概念不只是為了解決交通阻塞的問題,「人」才是主角。也就是這樣的起心動念,庫里奇巴的公車系統無不到處展現體貼市民的設計。要使公車系統能夠有效率地在城市中運作,最重要的是如何使公車系統不受交通阻塞的影響,Jaime 的做法是把快車道變成公車專用道,有錢人的自用車只准走慢車道,如此一來,只准公車行駛的專用道,讓公車不再需要與汽機車爭道,當然也就暢行無阻,即便是交通尖峰時間,效率絲毫不受影響,不但擁有媲美捷運的高效率運輸,還能節省耗油約42%。

再來看看公車的候車亭,當地人稱之為水管候車亭(Tube),透明管狀的玻璃候車亭,不怕刮風下雨,在候車亭裡配合公車的車門有多個凸起棧,能夠讓公車的底盤與月台零落差,不止一般旅客出入方便,對於身障者與使用嬰兒推車的媽媽們,也能暢行無阻,快速通行,這是此系統能夠快速運作的關鍵之一。除了上下公車的零落差月台,每個Tube都設有升降平台,充分照顧身障朋友及嬰兒推車族群。更大型的公車轉運站(Terminal),也是利用Tube的模組擴大候車的空間。

為了負荷每日大量的載運量,BRT引進捷運設置收費閘門的概念,入站收費,採單一票價,一票到底,約40元台幣的車資就可全市走透透,還外加轉乘免費,路線的設計也朝向普及化,除了具備公車專用道的BRT外,加上其它功能和區域公車共有9大類,形成綿密的交通網絡,方圓500公尺就設有一站,另外採用二到三節的聯結式公車,更能使單次的載運量大幅提升。這些設計全都是為了使住在偏遠地區的低所得市民,能夠提高移動的能力,拉進社會各階層的差距。普及的路線、親民的票價、高效率的運輸,更是讓市民願意依賴的主要原因。庫里奇巴自1974年起建立整合性的運輸網絡至今,市內專用交通道路連結市中心與鄰近區域,已整合區域內270公里支流與185公里內部區域路線,遍及65%都會區域,整合大都會區的10個城市。目前庫里奇巴有高達75%人口都在使用這項系統,現階段更發展Hybrid油電公車與生質能公車,提供市民便利的同時,也更重視市民所生活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