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8日 星期一

導入設計能量幫商品加值

/ 經濟日報 鄭秋霜

本文載自經濟日報 2006.5.8


台灣設計師在國際大賽中日受肯定,若能將設計能量與傳統產業的製造能力結合,將有利傳統產業的產品加值及升級……台灣設計能量愈來愈具國際能見度,是否有助台灣產品加值或促成傳統產業轉型,甚至加速品牌台灣的成形?



台灣設計 國際大賽常勝軍

德國的iF、Reddot,美國的IDEA、日本的G-Mark,是全球甚受重視的設計大賽,我國廠商近年來成為這些國際大賽的常勝軍。例如德國iF獎,今年台灣有68件產品獲選,獲獎數再創新高,也使得台灣成為地主國以外得獎最多的國家。Reddot獎,也有33件台灣產品獲勝。二項比賽獲獎數都超越日本、韓國。

大可意念(Duck image)設計總監謝榮雅,繼2005年奪得12項國際工業設計大獎後,今年又拿下十座iF獎,其中一座為至尊金獎,也奪得六項Reddot獎,包含首獎(Best of the Best),寫下台灣工業設計史榮獲雙料冠軍的新紀錄。


愈來愈多的台灣設計師在國際設計大賽中大放異彩,是否有助於國內產業升級?
謝榮雅的答案是肯定的。以大可意念的得獎作品為例,橫跨生活用品、玩具、燈光、建築、醫療等不同領域,他認為,台灣原本在3C產品、IT產業的設計優勢,可以延伸至傳統產業領域,也為中小企業造就升級新契機。
不過,如何藉由設計能量的導入,為商品加值、甚至走向品牌之路?企業主與設計師之間又該如何發揮相輔相乘的效益?是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改變產銷方式

謝榮雅給企業界的第一個建議是,徹底改變OEM及ODM的做法。
謝榮雅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台灣業者,很多是OEM微利化後,才找上門,希望靠設計提高產品價值。他觀察,台灣做OEM、ODM起家的業者習慣邊開發、邊把產品設計圖提供給買主選擇,讓買主有很多選項,並聽從買主建議修改;通常他會制止客戶這麼做。因為,他認為,做品牌就必須一心一意,把堅持的東西實現後,放在客戶面前,讓客戶只能做「買」或「不買」的選擇。


品味對了 才有好產品

謝榮雅不諱言:「企業主的品味要對,才可能做出讓市場愛不釋手的產品。」
由於大可大多扮演客戶「設計顧問」的角色,跟客戶連結較深,較能引導產品的走向,他有時會強勢地告訴老闆,「你只能信任我」,因為品味不是靠幾個人表決出來的,設計總監負責做預測,也必須承擔成敗責任。
謝榮雅也強調,「人對了,就會事半功倍。」因此,有時客戶不對,只好婉拒合作。對他而言,客戶的成長性,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因素。

因此,大可的員工已被訓練成,一接到客戶電話,一定先問清楚客戶的經營形態,是OEM、ODM?比率有多高?為什麼有設計需求?以前是否與設計師合作過等基本資料;更重要的是,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核心競爭力,這不是太脆弱了嗎?」
謝榮雅不諱言,有了國際大賽獎項的加持,設計師比較容易獲得客戶的「尊敬」,也會提高彼此合作的成功率,因為,客戶認同設計師的能耐時,會比較願意統合資源加以配合;反之,設計師如果不能奠定設計地位,「資源通常是彼此拉鋸」。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黃振銘認為,台灣經濟發展至今,台灣人算是有點品味了,企業如果不能推出具品味、有特色的商品,很難符合消費者需要。他相信,愈來愈多設計能量的加入,將有助台灣發展特色商品。
今年以桐花概念為設計元素,在法蘭克福展接到亮眼訂單的台灣吉而好公司副總經理侯建廷也指出,近年來大陸仿冒速度加快,台灣傳統產業業者普遍意識到,產品如果沒有設計,未來價值可能會趨於零,台灣設計師在國際大賽中日受肯定,若能將設計能量與傳統產業的製造能力結合,將有利傳統產業的產品加值及升級。


創意 產業升級推手

侯建廷表示,過去廠商不知到哪裡找設計師,有時找來的設計師太年輕或設計品不夠成熟,都會讓有心提升設計力的廠商打退堂鼓;甚至也有業者重金禮聘國外知名設計師,卻得到「叫好不叫座」的下場。他認為,隨著台灣出現愈來愈多具國際水準的設計師,會讓業者有更多選項,相信對台灣產業走向升級或品牌之路是一股助力。
侯建廷也透露,吉而好正在規劃台灣設計師購物網站,希望結合100位曾贏得競賽大獎的台灣優良設計師,在網站上導入他們的商品,讓有創意的設計師產品,可以曝光,也有通路可以銷售,進一步促成設計師與產業的聯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